新聞

2021年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 - 2021年1月
以學生為本 強調應用實踐所學
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(下稱「葉小」)是區內最受歡迎的小學之一,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本,採專科專教的形式,不希望為催谷英語而本末倒置,務求讓每個學科的教師教授最擅長科目,使用最適合的課堂學習策略,提高教學效能。為幫助學生學好英語,校方致力創造語境及善用科技,讓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,並透過多元活動實踐知識,從課程中體會英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,培養學習動力。
穩固拼音基礎 延伸活動生活化
葉小的初小英語特別加入牛津RWI拼讀課程,讓學生運用原音拼合拆解的技巧進行閱讀,奠定英語基礎,並延伸到聽說讀寫的面向。例如是讀完拼音故事書後會進行寫作、對話,幫助鞏固知識,強調學以致用。校方又安排課堂延伸活動,由於閱讀教材來自英國,教師引導他們感受外國文化之餘,亦不忘加入本地元素,拉近距離。例如教師會構思將裝扮活動搬到現實,進行一場時裝騷,學生體驗後要再分組進行匯報。當讀到介紹種植花朵步驟的故事書時,教師會安排學生在課室內種植。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讓學生理解到所學的一切,都能與生活有緊密的聯繫。
經過初小的鍛煉,學生已有穩固的拼音基礎,教師會訓練學生自主閱讀。英文科主任張凱欣老師提醒:「其實並非每一個字都能夠拼讀,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如何將所學的拼音技巧應用在真實的書本上。」因此,小四開始英語課程就不會再使用RWI的書本。張老師指拼音課程帶來最大的進步,是學生感受到自信,經過訓練之後不會害怕生字,學習興趣及動力自然都會有所提高。
跨學科閱讀 鞏固知識融會貫通
在高小階段會推出校本閱讀計劃,延伸活動會進行寫作及會話課程,重視跨學科元素。張老師舉例指,小四常識科會教授健康飲食,英文科亦會配合閱讀相關書籍,跨學科引用知識,令學生能鞏固常識課所學。特別是葉小多個科目都選用校本課程,有利統整不同主題,互相連結。跨學科閱讀策略有助透過閱讀提升學生所學的知識,在經過用常識科學習基礎知識後,再利用英文閱讀,理解能力自然提升,書本讀得透徹,閱讀量亦會有所增加。在寫作練習亦一樣,小六英文課會涉獵關於污染的課題,由於學生早在常識科已經學習過有關知識,學生有足夠的寫作材料去構思內容,教師只需要提供英語字詞即可,有利他們將知識融會貫通。
羅建洋副校長補充,一般幼稚園會採用主題式教學,但到小學階段,課程設計分成不同學科,就會將知識割裂。葉小利用跨學科的形式授課,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所學的東西不是零散的,學英語不是要和生活脫節。這種跨學科的形式亦早在初小已經進行,例如教師挑選節日作為主題課程,就是為了貼近學生的生活感受,而用英語學習聖誕節、唱聖誕歌、製作聖誕樹相關的小手工,都是跨學科的體驗,進一步能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。
提供成功的經驗 不再恐懼英語
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,關顧不同能力的學生,葉小致力要讓學童有安全感地、舒適地獲取成功的經驗。羅副校長指出:「學英語中有一些是先天的條件,例如記憶力、自律、是否掌握很多學習方法等」,但他認為「最重要的其實是心理特質」。他解釋,對有些學生而言,上英文課會感到受壓、害怕。在這種心理壓力下,學生無法專注上課,從頭到尾都沒有將老師的話聽進去。羅副校長認為,要讓學生衝破這種心理關口,靠的是給予他們「成功的經驗」,扭轉恐懼的心理,才有辦法一步一步學好英語。
何謂「成功的經驗」呢?不少學校會將成功直接與分數掛勾,分數高的就會躋身到「成功」的行列,但葉小重視的是學生能否在輕鬆的環境下,放膽去學英語,建立自信。羅副校長指,為了達到該教學目的,上午的正規課程不會改動太多,但下午的多元課程、活動課會以英語進行。小息、午息時間,校園的English Garden會進行名為「Give me Five」的活動,讓師生們在短暫的小息裡好好把握5 分鐘一起玩英語遊戲。學校有時又會設Chill Club,期間一邊播放外國電影及音樂,一邊提供飲料及小食,營造出輕鬆愉快的氛圍。加上這些活動不計分、不影響升班,學生在參與時不需要顧忌自己表現,自然變得更加大膽,可以全心全意地去透過英語溝通,投入在活動之中。
善用科技 合併傳統教學
「練習比學習更重要」是葉小教學理念的另一大方向。羅副校長強調:「所有知識體系亦一樣,必須要運用和實踐過,知識才是真正屬於你的。」學校致力製造大量語境,在校園範圍內,教師與學生用全英語對答,就跟與外籍教師相處一樣,加上學生從課堂走到小賣部、圖書館,都需要用上英語,就能讓他們感受到英語其實是生活的一部份。
在疫情帶來的新常態下,很多學校都會依賴Zoom軟件繼續教學,但葉小教師團隊思索的是如何可以做多一步,利用科技鼓勵學生自學、研學。學校與外部企業合作,在小賣部加設AI人工智能科技,學生可與機械人進行英語的即時對答,從閒談「今天你想吃什麼」開始。AI科技今年會先由小賣部開始設立,並在接待處、教員室、圖書館等地逐步擴展使用。對話素材全部取自日常生活,鼓勵他們輕鬆互動。AI 科技亦能幫助照顧學習差異,對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,與人面對面溝通會帶來怕被人取笑的恐懼感,但AI科技不會有這種的反應。當學生對著AI 練習建立自信後,回到日常生活環境,亦會有更大的意願使用英語溝通。
羅副校長想法多多,他指配合教育局的自攜裝置政策,構思將來可以由AI科技能夠有系統幫助學生完成默書、溫習,對家長而言是大釋放。又例如當學生掃瞄一個詞彙後會彈出動畫,提供讀音、造句例子等,延伸到聽說讀寫4個範疇,就能讓學生真正「去到邊、學到邊」。他相信當學生周遭的日常生活都能輕鬆轉換成學習材料時,學生的學習動力一定會更高。而且,不同學生的感官表現各有長處,有強於利用聆聽學習的學生,亦有強於視覺、動感等範疇的,「新科技的運用正好能切合多感官學習,將不同的學習取向融合,一次可以照顧到學生的多樣性。」
羅副校長強調,教師本身擁有最優質的教育專業知識,所以他絕不會視傳統教學古板,另一方面他也不認為科技是洪水猛獸,只要能夠好好利用創科性的技術,如虛擬實境(簡稱VR)、擴增實境(簡稱AR)、人工智能等,將科技融入傳統教學經驗之中,好好運用資源,就讓學生得到最理想的教育。他亦相信真正的教育必須審時度勢,與時並進,為學生開拓最適合的教學模式。葉小的教育理念,讓人真切感受到教師團隊教育的熱誠與初心,是成就一間好學校必不可少的元素。